评论:百度文库侵权的再思考
近日,百度文库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看了上周《百度文库风波凸显知识产权制度漏洞》和《工具主义思维阻碍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回归》两篇评论后,感慨颇多。在众多网络侵权现象的背后,大都难掩一个令人无奈的事实:网络维权取证难、程序繁、成本高。因此,在经济人的理性思考之后,大多数人选择默认侵权现象,甚至享受侵权带来的传播效益。
一个巴掌拍不响。网络侵权兴盛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殖民逻辑。对于侵权者来说,我对你侵权,是为了帮助你。对于被侵权者来说,我被侵权,对我是一种帮助。这种病态的心理实在值得忧虑,它不仅直接损害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整个网络知识产权生态体系也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侵权主动地进行,权利被动地放弃。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立法滞后和执法不严,也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创作者的工具主义思维。难道互联网从业者的道德自律和广大网民的版权意识就不是重要原因吗?互联网以其开放共享的精神赢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内容提供者也忽视使用他人作品的合法性与正当性,进而帮助内容阅读者养成了享受免费的习惯。不仅如此,在一些UGC(用户创造内容)类的网站中,内容上传者同样缺乏尊重版权的意识,甚至出现为谋取利益而实施明目张胆的侵权行为。这些乱象最直接的原因莫过于网民的版权集体无意识与网络的侵权普遍无成本。
一个人的作品被别人侵权,这可以说是私人之间的事情,尊奉“意思自治”的规则。民不告,官不咎。但如果影响力巨大的网站涉及侵权的作品数量众多,就难免会演变成一个公共事件。此时,国家公权力有必要、有责任适时介入和规范管理。
上一篇: 《英才》杂志:搜索混战 返 回 下一篇:百度计划在5月推出新MP3搜索服务“百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