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风险加大 VC重视回购协议设置保本条款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投资企业首发(IPO)上市,所持股权解除锁定到期,私募股权投资(PE)成功退出。这是人们眼中PE这个“暴利”行业的标准盈利流程。但是,那些在IPO上栽了跟头的企业,其背后的PE何去何从却鲜有人关注。
在与多位PE界人士交流后,记者发现,通常情况下,所投企业首次IPO被否以后,PE并不会急于退出,而是等待二次上会。
北京某PE公司人士表示,目前的二次过会率很高,据统计曾超过80%。因此许多PE都会等待企业二次上会的机会。一些PE甚至在企业二次上会被否后,依然不考虑退出,而是等待第三次的IPO机会。
“我们曾经投资过神舟电脑,该公司连续两次上会被否后,我们仍没有选择退出。直到第三次被否以后,我们这才真正的失望了,决定退出。”深圳某投资公司人士称,“即使如此,我们在退出时仍实现了小幅盈利。”
回购协议设置“保本条款”
通常PE在投资入股时,都会与企业签订回购协议,而回购协议中的条款常常能保证PE收回成本。
据了解,计算退出价格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退出时企业的净资产折算股价,另一种则按照企业年复合增长率计算。
“通常年复合增长率都设置在10%~20%之间。也就是说,即使所投企业无法上市,只要企业具备支付能力,那么PE在三年后退出时,仍能够得到一笔不错的回报。”深圳某PE人士称。
事实上,决定PE能够盈利的关键是进入时的价格,只要价格低,即使企业最终无法上市,PE也有机会实现盈利。相反,如果PE进入时的价格过高,那么即使企业成功上市,仍有可能在破发后导致亏损。
“如果企业质地好,并能持续盈利,那么投资的风险并不高。”上述PE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对于PE来说,无论企业能否上市,只要能够成功投资有成长性的企业,最后退出时也不怕没有接手的下家。
最看重企业现金流指标
在与多位PE界人士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在提及如何调研拟投企业时,所有人士的回答均指向一个指标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众所周知,企业的现金流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企业运营健康程度的重要数据。但在PE眼中,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它决定了企业上市失败后,PE退出的难度。
简单地说,PE想要从一家缺乏现金流的企业退出很难。因此,PE在挑选项目时,除了要考察企业的行业﹑基本面﹑技术实力等因素外,更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因为这是PE想要保持全身而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事实上,对于PE机构来说,最怕遇到的情况不是所投企业IPO被否,而是企业提出的上会申请迟迟不获批。“如果IPO被否,PE可以履行回购协议,执行退出。但如果迟迟无法上会,那么PE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上述PE人士称。
据介绍,许多PE机构在与企业签订回购协议时,都会设定一些条款,如果企业在几年内无法实现上市,或者上市被否,PE将有权利实施退出。
然而,当企业迟迟无法上会的情况出现时,企业和PE之间就容易产生分歧。“我们就遇到过因为所投企业迟迟无法上会,当我们要求退出时企业不同意,最后导致法律纠纷的情况。”上述PE人士说(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