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团购更需“望闻问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圣诞节对于时下年轻人来讲,其关注度已经与情人节不相上下,这个充满西方色彩的日子,已成为恋人、朋友、亲人欢聚一堂、互赠礼物、相互祝福的“洋节日”。当然,各大团购网站也不会放过这个商机,纷纷从天上扔下口味众多的“馅饼”:原价1328元的节日双人浪漫套餐,团购价仅199元;只需要花149元,就能团到价值853元的浪漫日式双人套餐;88元抢购原价9118元的ktv礼包套餐……
面对这样的折扣力度,年轻朋友们经常一激动就匆匆下了单,但事后却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论坛上抱怨自己伤心的团购经历。团购其实一点都不简单,特别是在这样活动频繁的节日期间,要怎样才能占好这个便宜呢?
手机记者随同消协工作人员走访了多位资深团购达人,归纳出“望闻问切”四字法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看清所有条款
小张上星期就团了2份豆捞,打算约了朋友一起聚聚,于是他早早和商家预约好了包厢。可是刚到店里,服务人员和他说一桌只能用1份团购卷,但团购份量只够4个人吃。因为是自己请客,出于面子小张也只好另外加菜,这时服务人员又提醒加的菜不能享受店内正在进行的7.5折优惠,因为网上已经注明了不能共享店内其他优惠活动。结果买单的时候,小张发现花费比自己预期的整整多了一倍。这样的情况很多见,商家经常会注明一些限制性条款,这就需要消费者在下单前认真看清楚各项内容,选择自身所适合的。如果遇到有类似“不支持退订”条款时,要特别留心。
“闻”——听更多的意见
团购是为了省钱买实惠,但因为低折扣而花了更多的钱,就有背初衷。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下单前多听听家人朋友的提醒,这个月已经第几次了,花了多少钱了,这样有助于克制自己的冲动消费。另一方面,团购网站龙蛇混杂、参差不齐,一些名字陌生的商家,往往给出的力度却很大,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多渠道“听听”大家的评价。王小姐就通过家住商家附件的朋友实地查看,得知自己想团购美容年卡的店根本不是想象中那种大店,因为这次经历她现在下单前都会做做功课。
“问”——要直接问商家
很多人团购怕麻烦,看得差不多就下了单,但到实际消费的时候不时会遇到预料之外的事。李先生团购已经快3年了,一向谨慎的他下单前都仔细研究一番,基本不会出什么纰漏。但是这次和老婆去吃烧烤却遇到了麻烦事,原来商家表示此次团购只适用于中餐或夜宵,并不包括晚餐。李先生表示网上根本没有该条款,但商家就是不让步,最后李先生请消协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解。虽然最后商家也同意让其在晚餐时间使用该团购卷,可是时间、精力上的消耗已经让李先生夫妇情绪失落,这顿饭的品质根本无从谈起。所以,下单前最后打电话给商家事先核实有无其他网站上未标明的限制条款,并且对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标准进行核对。
“切”——切忌草率跟从
团购是一项群体性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尤为突出,消费者往往盲目购买人数多的商品进行抢购。网络消费活动中,商家已经普遍利用从众心理“做文章”,各种抬高人气的手法屡见不鲜,所以购买人数如今已不再是判断商品质量的唯一指标。在团购过程中尤是,因为消费者看不到购买人信息及评价。特别是节假日团购餐饮美食的,有时候在消费限制条款或者商家自身接待能力的限制下,跟随团购人数火爆的,结果往往是花了钱还不一定什么时候才能吃得上,甚至是在多次预约中无奈过期。
圣诞节到了,更多刺激的折扣正在陆续出炉,消协有关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团购一定要理性消费,合理适度选择自己所需。(绍兴网)
上一篇: 电商营销将转向社交化媒体 返 回 下一篇:悲情2011年股市:十大关键词与操作上十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