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抱团过冬 专家称无需模仿Groupon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售后无保障、缺乏行业规范、发展前景不明,大批中小型电商网站已经死亡或者正在死亡。其中,曾如火如荼的团购网站似乎也随着天气进入了初冬。冬天来了,春天还有多远?团购网站“剩”者为王的预测会不会成真?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中新网IT频道特辟“团购生态观察”系列追踪报道,剥去团购乱象,还原团购真谛。
2011年的团购行业如果坐上了“过山车”,上半年经历了爆发式增长,让原本的“百团大战”升级到“千团大战”,甚至一度达到5300余家。然而,经历“疯狂”后的团购网站仅下半年倒闭的就达1800多家,行业快速走向寒冬。
有数据显示,拉手网上半年亏损就高达3.91亿元,“烧钱”度日、盈利模式单一的团购行业开始了残酷的淘汰赛。近期几大团购网站更是选择“抱团”度过寒冬危机。与此同时,团购鼻祖Groupon的日子也不好过,几经波折登陆纳斯达克却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股市表现也不尽如人意。2012年的团购行业路在何方?李开复曾经预言“国内99%的团购网站都会死掉”真的会应验吗?
“倒闭潮”迅猛来袭团购网站艰难过冬
去年年初,照搬美国Groupon团购模式的满座网、美团网等国内团购网站涌现,利用超低价格迅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入门门槛极低也使得团购网站数量呈现井喷态势增长,短短的一年半间就从“百团大战”扩张到“千团大战”。随着下半年的资本寒风强劲袭来,不少团购网站速生速死,存活期不过半年。第三方电子商务研究机构易观国际的数据统计,仅下半年宣布倒闭的团购网站达到了1800多家,约占团购行业顶峰时期的四成。
高薪挖角、大肆烧钱炒作、疯狂抢夺地盘、欺诈消费者…负面新闻频频曝光,团购网站盲目扩张的过程中,忽略了传统服务业进入电商时代面临的多重挑战,包括交易信用体系的缺失、用户体验的良莠不齐、基础交易平台的低成熟度,导致消费者投诉直线上升。北京市工商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仅12315投诉举报系统就受理网络团购消费投诉1800多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倍。此外,团购行业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中、部分从业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过度透支供应商资源的非良性循环导致利润率的不断下降和获取流量成本的不断攀升,让团购行业陷入“低门槛进入,高风险运营”资本角力游戏之中,使投资者对团购网站也心存疑虑。
Groupon现疲软专家称国内团购无需模仿
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自成立后发展迅猛,仅四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从零达到四个亿,并引领了全球团购热潮。去年年底,谷歌甚至向Groupon抛出了60亿美元收购的橄榄枝。今年下半年,Groupon还启动了上市计划,估值更是达到200亿美元。
随着大洋彼岸传来Groupon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消息,似乎为“寒冬”下的团购网站找到“出路”,拉手网、窝窝团、满座网也纷纷传来了上市融资的消息。
然而,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却认为投资者对Groupon未来不太好看,而中国团购网站无需再模仿。首先,美国团购市场竞争并非中国那般激烈。美国现有的团购数量也仅为中国总量1/10,竞争压力相对较少。其次,美国有相对健全的诚信体系,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度较高,行业基本井然发展。而我国对团购这个新兴行业监管力度不当,商务部酝酿多时的《网络零售管理条例》也未正式发布,全靠商户、消费者及网站自律。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似乎“不择手段”的“杀出一条血路”成了团购网站最看重的。
其实,Groupon的上市之路走得也颇为坎坷。IPO静默期公司高管不当言论引来非议,又因市场波动剧烈推迟上市计划,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Groupon上市的脚步。上市后的Groupon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单一的盈利模式遭到业界质疑,亏损的财务状况更让投资者对其未来表示担忧。
“榜样”前景堪忧,更何况模仿者呢?
团购网站生死一线在徘徊中前行
2011年的团购网站面临着较为艰难的转型期。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就表示很多独立的团购网站在快速发展期没有把用户价值体验、商家营销价值放在首位,一味地追求扩大地盘和提升销量,被不断提升的新用户获取成本牵着走,不知不觉就落入深渊,走入死胡同。随着团购行业拐点的显现,粗放式管理、无序竞争、投机的团购网会面临洗牌。
团购行业的出路在哪里?陈寿送强调团购网站要提高本地化生活模式。商户能提供何种服务需要团购网站落实到本地化运营层面,当然,团购网站也需要提供商户真正的商业价值,给予商户更精准的营销体验。一旦线下商务市场发展成熟,用户对团购网站的好评度随之增加,销售量也将近一步得到提升。
此外,“模仿”起家的团购网站相似度过高,网站差异化程度过低,鱼龙混杂,消费者很难分辨优劣,也使得网站很难提高消费者的黏性。想从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作出网站自身的独特性尤为重要。
过冬、烧钱、泡沫、裁员等字眼充斥着2011年的团购行业。行业领军企业也陷入了烧钱融资再烧钱的怪圈中。硬着头皮等待春天成了众多团购网站大佬们的心理写照。为解团购行业的燃眉之急,前天,美团、满座、高朋等几大独立团购网站集体入驻目前占据国内半壁江山的聚划算平台。人多力量大,共同应对危机成了团购网站“取暖”的手段,同时也能缓解当前各大团购网站资金紧张的问题。仰仗着淘宝平台的聚划算,拥有用户、商家、支付体系完善等多方面核心资源,此次选择与其他团购网站“抱团”看似是其“大度”,实则也会为自身带来更多的活跃用户,更加巩固聚划算的行业地位。
靠别人不如依自己。逃离还是前行,团购网站仍需自我衡量。(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于申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认证的通知》
为系统整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资源,做好“产学研”各领域专家的对接工作,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决定推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项目,来为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实战领域的专家、高官、行业人士,搭建一个涵盖理论研究、个人展示、观点传播、成果分享、课题申报、项目合作的第三方研究服务平台。
作为国内权威专业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包括B2B领域的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中国制造网、慧聪网、环球资源、金银岛、一达通、敦煌网等企业;B2C领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卓越亚马逊、新蛋中国、红孩子、凡客诚品(VANCL)、麦考林(麦网)、库巴购物网、苏宁易购、淘宝网、拍拍网、eBay易趣网、乐酷天、百度有啊、乐淘网、银泰网、珂兰钻石网等;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环迅支付、百付宝、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易宝支付等;还有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宜搜、中科聚盟、新网互联、汇海科技、亿美软通、天下互联、新网互联、用友伟库等,以及团购领域的拉手网、美团网、F团、窝窝团、阿丫团、团宝网、24券、爱帮网、糯米网、腾讯“QQ”团、酷团网、大众点评网、淘宝“聚划算”等电子商务各领域典型企业,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与监测对象。
据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授予的对象包括:国内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一定建树的科研机构专家、各部委与各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高校教师;在电子商务领域有一定研究与实战经验的中高端人才,包括B2B、B2C、C2C、电子支付、网络信用、物流快递,和移动电子商务等第三方电子商务行业人士等。而凡被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的人士,将能享受到位特约研究员特别提供的十项服务,其中包括:颁发证书、专家专栏、文章发表、媒体采访、第三方分析、联合发布报告等。(具体专家服务报名详见:b2b.toocle.com/about/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