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恶性竞争心头痛 走向“亚马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1年12月21日,当当网推出数字内容分销平台。这个囊括了畅销书和大众读物、正规出版读物、报刊杂志电子版本,以及视频、漫画等产品的“数字生活馆”,不仅可以在网络上不断地超链接,亦可通过付费阅读、付费下载的方式获得收益,而且绝对的低价——90%的图书单价在纸质版本的3折左右,不超过10元。
除了数字生活馆,当当“数字书刊”针对苹果iOS系统和谷歌Android系统的终端应用软件即将上线,并计划在明年一、二季度推出当当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如此的战略规划,不禁令人感叹,当当离“内容+平台+终端”的亚马逊模式已经越来越近。
而在此前,当当走的是完完全全的“中国式道路”。对于上游,当当一直采取与出版社分成的合作模式,出版商获得六成收入。此外,出版社接入当当网平台,可以直接查看销售情况,未来当当网还会开发更细致的销售方式,如按章节出售、包月阅读,出版社都会获得收入。这种合作模式获得的回报是,当当下一代转型产品未来版权市场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竞争对手。这一点又集中地体现在当当网的集客和集货能力上。前者是指当当网积聚了大量带着钱来买书的读书人,后者是指在当当网上可销售的电子书从品类和数量上都非常丰富。面对版权稀缺、内容价格飞涨的局面,这一布局意义深远。
客户购物上,当当也力求尽可能提升消费者的图书购物体验。首先是当当网耗时11年修建的庞大物流体系——位于六个城市的十大物流中心,达到18万平方米的库房面积。
在提供商品的同时,当当网亦很重视服务品质。早在2006年,就与中国银联建立起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推出“线上消费、线下刷卡”创新固网支付服务,又于次年推出商品网上评论和问答功能,后来又陆续推出新的购物车和结算功能、实施新的会员积分计划、开通12315用户投诉专线(国内第一家使用此功能的B2C电子商务企业)、首次推出手机购买系统等一系列的革命性举措。2009年,当当网在北京地区为联营商城商户开通了COD(送货上门、货到付款)服务,截至目前,提供货到付款服务的城市已超过750个。此举为当当网的销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壮大自身的同时,当当给业内外带来的新变革亦值得称道。以图书为例,在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当当网还帮助出版社提高了单本书的销量、并有效地延长了出版物的寿命。当当网不受上架周期和顾客地域性偏好的限制,为出版社尤其是专业学术出版社提供了窗口支持和读者,使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有效。
相比近些年以“烧钱”而短线暴发的电商,当当网更多的是一种模式的积淀。“中国式道路”探索加上“亚马逊”模式精髓,当当网正在一步步把核心内容生产方更紧密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目前的现实困难,更多地来自B2C同行。随着京东、苏宁易购等越来越多的网络零售平台争夺图书市场资源,恶性竞争称得上当当的心头痛。(来源:《新领军》)
上一篇: 美连锁书店巴诺考虑分拆电子阅读器业务 返 回 下一篇:2012年B2B领域五大销售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