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VC冰火交融 资金纠结 如何当伯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二维码有人说,没有VC就没有中国互联网的今天;也有人说,正是由于VC的大规模资本注入,中国互联网的泡沫才被慢慢吹大。有人说,VC投资看重的主要是人,人靠谱儿项目就八九不离十;也有人说,VC不是一个光靠砸钱、碰运气的简单生意,而是一门考验眼光、能力、耐心的艺术。有人说,2012年是VC投资互联网的寒冬期;也有人说,2012年VC会在互联网行业持续发力。这些说法究竟孰是孰非?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看VC在2012年如何当“伯乐”,寻找互联网中的“千里马”。
2011 VC冰火交融
对于投资互联网的VC而言,2011年是冰火两重天的一年。2011年上半年,一些中国互联网企业就像刚出炉的比萨饼,嘶嘶地冒着热气,吸引着VC纷纷投身其中,争抢美味;然而下半年,这些互联网企业却像经历了一场寒潮,一个个像被冷却的冰块,鲜有问津。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创投市场中发生的1503起投资案例中,互联网以276起投资案例、32.99亿美元的投资金额跃居各行业之首。较2010年的125起投资案例相比,涨幅达120.8%,投资金额较2010年的7.18亿美元增长达359.5%。其中,细分领域电子商务最受宠,获得的投资最多,随着网上零售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VC参与到电商投资中。
为何2011年互联网领域投资如此火热,是因为“伯乐”眼中的千里马在互联网行业集中爆发了吗?
对此,道可特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沁向网络导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细分市场下的互联网企业,各自的盈利模式开始越来越清晰。无论是从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前景,还是从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来看,目前都还没有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也正因如此,才更突显了他们的新型。互联网的‘新’说明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成长速度和模式是传统行业无法比拟的。”
此外,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首席分析师李玮栋则从资本市场变化的角度向网络导报记者解释了过去一年互联网备受VC青睐的原因:“自2010年底以来,优酷、当当、人人、360、淘米等优秀互联网企业先后赴美上市,引发境外资本市场的关注与追捧,其财富效应也吸引了更多VC加大对互联网领域的投入。”
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在2011年形成的深度竞争态势,让VC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细分领域中的成熟领先企业,其估值水平和资金需求也有相应增长,甚至出现多笔超大规模投资,如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等。“资金的推动使该行业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完成融资的企业将在市场营销、产品开发、用户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拥有更大优势,从而可以在持续竞争中始终保持稳定的地位,并有机会通过兼并收购进行整合。”李玮栋在分析之后又指出了VC的大规模投资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
但是,就在2011年整体投资行情步入佳境之时,互联网投资寒冬论给互联网行业一拳重击。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1年第一、二季度是风投投资互联网企业的高峰期,但到了第三、四季度这一现象便出现了大逆转,投资倾向出现大幅度下滑。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电商企业的投资案例共22起,下半年则下滑至12起。这一变化显然是对由“火”到“冰”的最好诠释。
如此翻转式的投资变化,原因何在?是“伯乐”的口味突然转变了吗?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李玮栋表示,首先,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不景气导致资本市场的乐观情绪大幅度减退,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估值水平出现下降。自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就基本停止,由于中国互联网投资的主力军——美元VC,以赴美上市为主要的退出套现渠道的降温,使美元VC的投资态度更加谨慎。
另一个原因是,2011年上半年,浑水等做空机构针对中国概念股展开做空活动,并公开质疑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数字造假,几家公司因此退市。李玮栋说,做空活动屡屡上演,使得中国企业的可信度下降,并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未来的股价水平和上市审查;此外,李玮栋认为,发生在2011年初的支付宝和雅虎股权争议引发了VIE合法性论战,也令资本市场提高了对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风险警惕。
艾瑞咨询分析师由天宇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他向网络导报记者分析称,投资数额的变化其实主要体现在电商行业,上半年对电商行业的投资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下半年随着大家对行业认识的理性,逐渐回归。
没有VC就没有互联网的繁荣
纵观2011年,VC资本大规模注入互联网,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互联网中的泡沫越吹越大,这让无数互联网企业头疼。但对于所有互联网企业来说,没有VC注资,就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VC这个“伯乐”对互联网的重要影响。
“如今,互联网有很大的泡沫,电商行业尤其明显。去年电商行业的办公成本、人员成本、物流成本和商品成本越涨越高,导致电商企业严重缺钱。没钱,就找风投要投资,拿到资金,继续烧钱……如此反复循环,互联网产业的泡沫已经越吹越大。”易观观察家于斌对网络导报记者表示出悲观态度,他举例表示:“互联网企业往往在拿到风投后,第一件事就是增加各项广告预算和扩大企业规模。但现在的广告太烧钱。就拿广告成本来说,原本10万元一个月的广告位,现在要100万元。一般的企业根本烧不起,比如,品聚网上线不到一年就面临关门的困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与于斌持不同观点的业内专家,则更倾向于VC对互联网企业的关注与扶持。他们认为,VC的投资对象往往是那些风险大,但潜在效益高,掌握着最新技术的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备受VC青睐。客观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VC可以说是促进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大大提升了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速度。
“没有VC就没有互联网的快速成长和繁荣,这一点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一样,谷歌、雅虎、百度、腾讯、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在早期都依靠了风投的支持。”由天宇坚定地对记者表示。
李玮栋认为,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之下,没有VC的资金扶持,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将难以涌现出如此众多足以与国际互联网巨头竞争的民营企业,也难以培育出如此众多的出身草根的成功企业家。
徐沁则认为,VC与企业的关系,以及对互联网产生的影响,并不能一言以蔽之。
“VC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不一。从资金的供求角度而言,VC是资金的供给方,企业是资金的需求方。但两者的关系并不局限于此。通常,VC在给目标企业进行融资的同时,还会提供诸如财务顾问等增值服务。徐沁介绍说,VC投资目标企业一般经过三个环节:先是通过发现企业的价值选择投资对象;再通过增值服务为所投资企业创造价值,加快企业的成长;最后是通过投资项目的适时退出,实现投资价值,从而获得资本增值收益,也给企业更大的成长空间。徐沁对VC所持的肯定态度,让记者看到了投资者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信任和青睐。
另外,由天宇还对记者表示,VC作为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逐利者,往往会出现一个VC投资很多个企业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很多领域很多企业都有资本的感觉,也就是大家所谓的“泡沫”。但实际上,最终有回报的往往是少数,因为最终胜出的领域和企业是少数,VC依靠的是少数投资的高额回报来盈利。
不过,正是“由于‘99%的项目死掉,1%的项目盈利上百倍’(行业惯用说法,并非统计数字)的本质决定了资本将持续关注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在中国具备很大的成长与创新空间。只要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停止,VC对其的投入就不会停止。”李玮栋对记者如是说。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今后的细分市场中进行的竞争角逐,将会出现更专业、更有创造力的发展态势。(来源:网络导报)
上一篇: 195家VC/PE背景企业排队上市 九鼎投资储备最丰 返 回 下一篇:风投详解中国8大商业模式 电商模式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