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速递”能否成为“幸福速递”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鼠标一点,快递上门”。在网络购物日益兴旺的今天,快递员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当你开门取快件的那一瞬间,看到的是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还是一张表情冷漠甚至怒气冲冲的脸?当你拨通快递员电话的时候,听到的是热情周到的话语,还是毫不耐烦的怨言?越来越多的收件人抱怨自己遭遇了“愤怒速递”,该怎么看这一现象?我们的社会对此又能做点什么?
愤怒背后是职业归属感缺失
工作很辛苦,脾气很火爆,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于快递员的印象。几年前,一个站点日快递业务量只有百件左右,现在,一名快递员一天就要送100多个快递件,接打上百个电话,更不用说节日期间的“爆仓”情形了。换位思考一下,应该理解和体谅快递员的辛劳。但问题在于,“辛苦”并不能和“愤怒”画等号。把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再辛苦也是快乐的;如果把工作当成一种折磨,再轻松也是难熬的。
快递员的愤怒,还在于职业归属感的缺失。当快递员在寒风中骑车飞奔冻得双腿没知觉,却依然要承受一些顾客对“送货小子”的刁难与责备;当一些公司把快递员当成“送货机器”,只按投递件数支付工资,各种社会保险一律不管,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让其走人,无论是从社会尊重还是经济利益上说,职业的认同感、吸引力都很弱。其实,不只是快递业,在一些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愤怒现象”比较普遍。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善待普通劳动者?普通人的劳动价值如何尊重,劳动权益怎样保障?只有让像快递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同样有尊严、有希望,“干一行,爱一行”才会有说服力,快递员才不会是“愤怒的小鸟”,“愤怒速递”才能成为传送快乐与价值的“幸福速递”。
用服务质量告别“野蛮生长”
安徽读者巢江淮
任何行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市场需求的给力。快递业的兴起,主要受益于网购的红火。但是,在井喷式发展态势下,快递业出现了“服务短腿”,相关规范与标准来不及跟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代物流业的专业精神与素养更未能养成。于是就出现了一对矛盾:一边是放量的网购需求,另一边是服务相对滞后的快递业。“愤怒速递”的出现,既是快递业在发展初期“野蛮生长”的结果,也呼唤着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与此前的淘宝商城提价风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无相似之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购物与消费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作为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信使”,快递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发展水平也应水涨船高,告别“放水养鱼”状态,变数量扩张为品质提升。这就需要相关法律与政策“顺水推舟”,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准入门槛,重视从业资质,也要求快递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去开拓市场,寻求行业发展的新契机。
【微博之论】
林枫:一个巴掌拍不响,收件人也应想想在收件时,是不是能给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个笑脸,一份理解。
风云啸:上海公交车售票员一度态度冷漠,提不起精神,甚至有抬不起头的感觉,究其原因,公交是亏损大户,收入公认很低。后来,售票员收入明显提高,他们有精神头了,眼睛里也闪现出自信的光了。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陈淑华:因为缺人,很多快递公司对新招工进行简单培训就让其上岗了,所以造成服务水准良莠不齐。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制度,让其规范发展。
oshanren:凡事因人而异,要看其素质、修养、当时的心情,各行业的人脸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耿昌怀:岗不稳,职不明,事不公,情不厚,则脸难看。
赵洋洋:在日本读书时深感日本快递的方便与周到,便利店、旅游景点都可以寄快递。这与企业注重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改善员工福利待遇是分不开的。
马瑞:无论哪个行业、无论收入高低都有“愤怒”的员工。不妨引入顾客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褒奖“笑脸”惩戒“怒容”,以提升服务意识。 (观点来源:人民微博)
上一篇: 浅析微博营销成功的关键 返 回 下一篇:京东商城网购电脑所赠内存被疑为山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