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里私有化棋局:马云拿什么来赎身?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阿里巴巴这两年其实一直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重新掌握控制权,二是业务转型
这两年的2月21日,可称阿里巴巴的“波澜日”。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当时的CEO卫哲和COO李旭晖因“欺诈门”引咎辞职,引起轩然大波。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发布公告,称集团向其提出了私有化要约,拟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超过190亿港元的总额回购其在海外流通的股票。该价格,即为约5年前,阿里巴巴IPO的发行价,比近6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溢价60%。
波澜再起,人声鼎沸,高潮却远未到来。
这本账各有各的算法
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到底是亏是赚,不同的利益方各有自己的算账方式。
就在对外的“私有化公告”发出后不久,马云发出一封“给公司内部”的邮件。
邮件的主要内容有两点:其一,私有化是“对股东负责”;其二,“有人说我们上市的时候只融了17亿美元,但私有化要花出去20多亿美元,看起来是个赔本的生意,有人建议我们可以用低一点的价格把股票买回来。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风格。”
事实上,从纯市场的角度来看,此次私有化溢价60%的做法,的确让阿里巴巴多付了约70亿港元。一个可供对比的新近案例是,就在此前几天陈天桥宣布私有化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盛大网络,溢价约为26%。
国泰君安分析师邓京晶表示,“从阿里巴巴这次回购需要付出的总金额来看,其实他们是亏损的,毕竟阿里巴巴在上市的这几年间曾有过两次总计21.1亿港元的分红,这也是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如果还要考虑到最初上市成本付出的话,阿里巴巴付出的代价其实不小。”
不过,部分反对者也有他们的算账方式:4年多过去,阿里巴巴股价回到原点,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发行时就买入该股票,并且一直持有到现在,那么他5年里没有获得任何收益;要再算上通货膨胀,这位投资人实质是亏损的。
但支持者亦有另外一种算法:阿里巴巴上市当天,中国香港恒生指数近3万点,截至目前下跌近28%。从这个角度,马云按照发行价回购股份,依然对投资者有利。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以30港元开盘,最高达到41.8港元,随着在金融危机中最低跌到3.48港元,至此次停牌前,股价为9.25港元。
上市之初,马云曾有过豪言壮语:“很多投资者跟我说,错过了Google,就不能再错过阿里巴巴了。”
部分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强烈看好,缘于一个隐藏的预期,即集团旗下支付宝、淘宝等优质资产的注入。
不过,在上市后不久,阿里巴巴在历年的股东大会上都明确表示,不会将淘宝注入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这个预期看起来有点像是看多者的一厢情愿。
2007年至2011年,阿里巴巴实现了净利润61.25亿港元。其间,先后收购了美国的两家公司,以及万网和一达通的大部分股权。根据阿里巴巴2011年年报,其现金及银行存款高达116.5亿港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定期存款高达82亿港元。
现金极其充裕的背后,也可以说资金运用效率并不高。
2005年上市之前,马云曾对旗下业务有一个说法:“大哥阿里巴巴是个泥腿子,弟弟妹妹们上学要靠他来供,淘宝是个妹妹,性格活泼,可以拿着大哥的钱买花裙子,将来是要念复旦的,老三支付宝才上小学,但最有志气,大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供他上美国的哈佛。”
曾有市场人士据此质疑是否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的钱被用于扶植集团旗下其他企业。等其他企业壮大了,上市公司反而退市。
但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无任何证据指向此点。
针对雅虎布局
马云花出去147亿港币,不过同时也获得了不低于此数额的自由现金流。
“B2B业务已经在走下坡,如果不私有化,结局也不会太好。”沪上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董事长直言。
清科研究中心的分析师张亚南对这次私有化的出发点提供了这几个原因:“首先是阿里巴巴在B2B行业上升期适时上市,通过二级市场融资支撑其他阿里系企业发展,时至今日,其使命已经完成;其次是大阿里系面临企业的重组与整合;再次是阿里业绩表现一般,在重组过程中,可能会短期更差一些,私有化不乏是较好的选择;另外,作为阿里的一些大股东,也是利益既得者”。
但是这仍不能完全解释:为何马云选择私有化,而不是对B2B平台进行其他资本化运作,比如兼并收购、资产注入之类?
虽然阿里巴巴公告称仅仅是为了B2B业务做长远布局,但业内几乎无人不猜测此举为对付雅虎之举。在阿里巴巴目前的股权结构中,雅虎拥有接近39%的股权。关键是马云会拿什么来为自己赎身?(来源:中国品牌 文/慕白 蔡俊)
上一篇: 铁道部称售票环节不得加收费 京东取消配送费用 返 回 下一篇:生意宝发布“PPI走势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