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网购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最近,一则名为“你一年在网购上花费多少钱”的微博在网友中间广泛转发。该微博按金额的多少,将网购者分为六大类:500元以下为勤俭持家型;500—5000元为普通青年型;5000—10000元为铺张浪费型;1万—3万为“剁手型”;3万—5万为“拉出去枪毙型”;5万以上为“枪毙10分钟都不为过型”。
此分类一出,“中枪”者一片,痛心疾首的网友们随即晒出各自的淘宝月账单和年账单:有单月消费超过1万的网友哀嚎“请让我自行了断吧!”;有一年花费20余万的网友惊呼“一个首付就这么没了”;还有网购成瘾的“月光族”们悲鸣“一入淘宝深似海,从此存款是路人”……心理学家指出,网购成瘾实为一种强迫症的表现,抑制旺盛的网购欲,还要从心理入手。本期《心理聊天室》,记者就总结了“网购奴”的几大心理怪癖,为迷茫的你支支招。□记者李晓颖
心理怪癖一喜欢“漫天撒网”
男人们经常抱怨自己的另一半爱逛街,一进购物中心就忘记时间。不过,看到这组数据,他恐怕就明白逛街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调查显示,女性在逛街时购买一件衣服的时间大约为2.6小时,而在网购时需要的平均时间是27小时!
难以置信?不妨回忆下你的网购习惯吧!网友“Isabella婷”告诉记者,逛街时常去的商场就那么几家,如果逛遍了还找不到心仪的商品,也就死心了。可网购就不同了,在淘宝上输入关键词“雪纺连衣裙”,立刻便会跳出无数选项。没事的时候,她甚至会从第1页浏览到第100页,从中选出最感兴趣的几件,然后不厌其烦地阅读每一条评价……看吧,时间就是这么被浪费的。
记者支招:精挑细选没有错,但千万别忘了,时间也是你耗费的成本之一。为了免去5元钱的运费而浪费几个小时,是否真的值得?建议收藏几家性价比较高的网店,每次只去固定的这几家逛,避免漫无目的地搜索耗费时间。此外,自制力太差的亲,没事就别老逛“美丽说”、“蘑菇街”之类的购物分享社区了。漂亮的衣服永远买不完,与其宅在家中“走火入魔”,还不如多去实体店转转。起码店员会用眼神暗示你:亲,你试得够久了。
心理怪癖二买也匆匆?退也匆匆
众所周知,网购最大的风险就是货不对板,以至于网友们频频发出“图片是天使,实物是魔鬼”的感叹。为了打消网购者的顾虑,现在,越来越多的网店加入了“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阵营,“退货运费险”也登录了淘宝等交易平台。这就给很多网购者吃了“定心丸”:反正可以退,买了再说呗!
CiCi就是如此,自从有了退运保险,她就彻底失去了判断力。但凡中意的,先头脑一热、买了再说。到手后,才想起这样那样的问题:小礼服会不会太华丽?平时好像没什么机会穿;相同的款式家里都有好几件了,风格好像太雷同;办公室的荧光灯跟图片上的自然光果然差很多,根本就是两个颜色……当初非买不可的商品,眼下似乎都变得非退不可了。
记者支招:冲动是魔鬼的道理谁都懂,但是面对心仪的商品,有多少人能淡然处之?尤其是当出现“限时特价”字眼或库存显示最后1件的时候,更会让人萌生“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想法。别太天真了,这些不过是商家常用的促销伎俩罢了。对于冲动型的网购族来说,最好给自己留出“后悔期”。该词源于保险行业,指客户在签订合同后的一段时间内,享有反悔的权利,此举对网购也同样适用。看中的商品别急着下单,先加入收藏夹。翌日醒来,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已经没那么想要了。
心理怪癖三花现金肉痛?刷卡没感觉
你这个月用于网购的花费是多少?“两三千吧,还是四五千?”“买过几件衣服,还有两套化妆品……其余也记不太清了。”因为对消费没概念,“网购奴”在看到月账单时都是相同的反应:“天呐,我居然花了这么多!”
工作不满一年的小敏告诉记者,自从在淘宝上绑定了信用卡之后,每个月的卡债就直线上涨。“奇怪,花现金的时候感觉还很肉痛,一到刷卡就跟不要钱似的,点击付款、输入密码,一气呵成。只有等到还卡债的时候,才会被沉重的罪恶感所吞没。”
记者支招:女性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愿意为了细微的价格差异而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对于刷卡消费,似乎就不那么敏锐了。对于细心的MM,我们建议你用记账的方式来管理每个月的消费记录,现有的不少电子记账工具都能帮到你。直观的图表能让你迅速分辨哪几类消费畸高,并以此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于那些没有理财概念又“冥顽不化”的网购族,那就只能下达死命令了——限定每个月的支付上限,这样至少不会制造出什么“天文数字”。(来源:《现代金报》)
上一篇: 网络推广之用户心理分析 返 回 下一篇:“淘宝小二”何以集体腐败:电商潜规则缺乏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