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中虚假宣传泛滥凸显监管缺失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许多曾经在深夜打开电视机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电视屏幕充斥了太多各式各样的电视购物广告。
电视购物中导购人员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极具煽动性的话语,让不少人为之怦然心动。殊不知,其背后暗藏诸多陷阱。
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近日通报了31则涉嫌违法违规的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在这些涉嫌违法违规的广告中,拿普通产品、保健食品忽悠消费者的大有人在。
电视上买机械表成梦魇开始
江苏省淮安市市民老范今年快70岁了。有个爱好,就是电视购物。
几年前,老范通过电视购物节目买了一块手表,后来发现手表质量很差便要求退货。没想到,这次退货,带来的是一系列噩梦,一个接一个的陷阱让老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稀里糊涂地损失了18万元。
老范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09年6月的一天晚上,他在家看电视时,看到有一家省级电视台电视购物节目上宣传的“路易士”机械情侣表式样相当好,而且价格只有两百元,于是,他就拿起手机,按照电视屏幕上显示的联系电话打过去,定购了一对情侣表。
几天后,一名快递员送来了老范定购的情侣表,老范当时便付款给了送件人。快递员走后,老范满怀期待地拆开包装查看,却发现自己收到的情侣表竟然是电子表,根本不是电视上宣传的那种机械表,而且表的质量相当差。
“我当时心里很是不爽。第二天,一名自称张兵的男子主动打电话过来,询问我对收到的情侣表是否满意。我就很生气地将情况告诉给了他,他听完之后说,‘不好意思,我们知道这两只表的质量有问题,这样吧,为了弥补您的损失,我们寄一块世界名牌劳力士牌手表给你,这表原价16000多元,现在给你只要500元,扣去你之前买表花的200元,你只需再给我们300元’。”老范向记者回忆,他当时觉得对方这个提议不错,于是就答应了。
没过两天,快递员再次上门送货,还是按照上次的付款方法,老范在收下货后,将300元交给了快递员。老范拆开包装后,发现这次寄来的表从外观上看,果然不错,金光闪闪,确实像对方所说是镀金的。可是,这块表没戴几天,老范就发现,这块表的表面竟然褪色变白了,还是假的。就在老范准备通过电话找张兵的时候,又一名自称叫徐波的男子主动与老范联系,还是询问老范所购买表的情况,老范同样告诉他表的质量不行,对方立即说重寄一块价值24000元的“欧米伽”手表给老范,只收老范800多元钱,扣除之前的500元钱,老范只需再付300元钱。
“我当时想,已经几百元花掉了,为了买块好表,再添点钱买吧,于是又答应了对方的提议,决定再添300元。”老范说。
还没收到对方寄来的手表,徐波再次打来电话,告诉老范,他只需再买2件产品,就可以享受他们公司一级优惠。所谓一级优惠就是以后购买的每一件物品只需付标价的10%的钱就可以了。这个折扣让老范很是心动,于是,在听了徐波的话之后,老范又花了几百元买了两块金镶玉和一对情侣保健手表在内的几千元东西。
为了退货买了18万元商品
几天后,老范订购的东西都到货了。老范打开包装看发来的情侣保健手表,发现男款表走,女款表竟然一动不动。老范这才意识到,自己前面所买的产品质量都有问题!
“后来,我就要求退货,但每次跟我联系的推销员都不是同一人。不同的推销员不停地叫我买这买那,他们还跟我说,公司规定买满一定金额的商品才能退货。”老范说,为了退货,他就开始不停地从那家电视购物公司购买物品。
就这样一直过了很长时间以后,老范从这家公司陆续购买的物品已经接近18万元了。
直到去年年底,老范再次接到公司的电话,听对方口音,老范觉得像是以前和自己联系过的“徐波”,他便直接称呼对方为“小徐”,对方一口应承。老范又将自己现货交了18万元的事说了一遍。“小徐”听了后告诉老范,他是自己公司的忠实客户,所以从明年开始,公司决定每月给老范1000元退休金。12月初,一名业务员真的给老范送来了1000块钱,老范乐坏了。紧接着,“小徐”又说,公司发现老范的信誉度不够,要拿到赔偿金就必须再交24万元保证金。老范跟“小徐”还价,最后双方谈妥老范再交7万元保证金即可。
今年1月18日,这家公司的业务员又要上门来收钱的时候,迟钝的老范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报了警,正准备拿钱的业务员被警察逮住了。
老范的遭遇听上去荒诞,却并不罕见。
一位曾经被电视购物“忽悠过”的消费者十分气愤地向记者说,“(电视购物)全是骗人的。”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普遍存在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上当受骗的消费者很多,消费者反映强烈,针对此类电视购物节目的投诉也日益增多,电视购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开进行虚假宣传的阵地。
“两拨人”轮番上阵诈骗
警方在将“小徐”缉拿归案之后发现,他的真名叫姚远,才19岁。
1993年出生的姚远是江西抚州人。2010年7月,姚远经过中介公司介绍,来到上海一家大型电话推销公司打工,进入公司不久,姚远就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其实就是用高价推销低劣产品的公司。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公司先在电视等媒体做广告,对一些劣质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冒充高档物品,向客户推销;或者利用从网络上买来的顾客信息,直接打电话给顾客推销公司的劣质产品。顾客在购买产品后,如果对所购买的产品不满意要求退货,公司就以客服人员的名义和这些客户联系,谎称替这些客户办理退款,再找借口让客户交纳退款保证金给公司,或者欺骗对方要想退货,必须继续购买公司产品累计达到一定金额后,才能给他办退款手续,就这样,设计连环套一步步骗取对方的钱财。
姚远告诉记者,他在公司里面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利用电视购物诈骗的方式形式很简单,而且很容易赚钱,就决定自己也成立个这种类型的公司单干。2011年11月15日,经过精心准备,姚远在上海市闵行区联友路卫星村菜场边租下一间民房,然后将和自己在原来公司干过的两名老乡叫过来,并自称为“鹏程实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对此行熟门熟路的姚远,很快在一个QQ群里购买了一些客户信息。姚某在翻看买到的客户资料时,看到了老范的购物代收运单,发现运单上写的代收款是3万元,姚远一看就知道,老范是被骗了3万元钱。姚远觉得,老范这个人一定比较容易被骗,于是,他决定在老范身上做笔大生意。
至此,办案人员才发现,老范被“两拨人”骗了。
诈骗成风行政监管难辞其咎
据了解,在此次媒购委通报的涉嫌违法违规的电视购物广告中,拿普通产品、保健食品忽悠消费者的大有人在。像医疗器械808活心砭短片广告,宣称1至2个月彻底告别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但据查,国家批准的产品是刮痧板,而电视购物一“包装”就成了能治病的救心砭,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还有“好享购物”频道播出的减肥产品“婷美308强力纤体组合”电视购物广告,宣称不论男女,从老到少,10天腰围少一圈,30天圆脸变瓜子脸,从此告别月亮脸、大象腿、狮子臀、水桶腰等。但据查,该产品的批号是“卫食健字”,批准日期是2002年,10年过去了,这个批号已过期,产品的质量能有多少保障?
媒体购物长期以来如此混乱,主要是缺失行业标准和相应法规的护航。据媒购委透露,媒体购物行业标准经商务部批准已正式立项,媒购委计划在今年完成。该标准将涉及到电视购物、广播购物、网络购物、平媒购物、型录购物和手机购物等领域。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则向记者分析,长期以来,电视购物诈骗现象难以得到根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有的地方,监管者认为打击虚假广告会妨碍企业的发展,希望等市场成熟后再规范。而另一方面,电视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特权’单位,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很低,导致广告主的违法成本也很低,电视购物违法现象因此‘遍地开花’,最终付出代价的是广大消费者。”
邱宝昌认为,电视购物节目属于商业广告,受广告法规制,因此,当电视购物节目构成虚假广告时,广告主应当按照广告法的规定承担责任。此外,按照广告法相关规定,对广告进行监管和审查既是行政机关的权力也是行政机关的义务,是其职责所在。
“那么,那些电视购物节目的播出有没有经过广告审查批准?如果没有,为什么能够播出那么长时间而没有行政机关对其进行查处和禁止?如果是经过了审查,那么这么明显违法的虚假广告为何会顺利通过审查?如果是广告主篡改了审批内容,为何那么长的时间没有监管部门对其进行查禁?通过电视购物的这一个问题,是不是反映出我国现在广告监管中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邱宝昌说。
“如果行政机关对广告市场保持着严密的监管,一开始就对电视购物节目加以引导和规范,对违法的虚假广告及时查处,也不会出现到后来电视购物虚假广告遍地开花的状况。”邱宝昌认为。
而在看守所里,身穿囚服的姚远一脸疲惫。他颇为感慨地说:“说实话,连我自己都想不通,很多人在接到电话推销时,根本没见过产品就答应购买。像老范这样的人在看了电视购物广告之后,怎么会不上当?”(来源:法制日报)
上一篇: 苹果涉嫌侵犯消费者利益 意法院维持处罚 返 回 下一篇:4月网购价格首显负指数 网购全线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