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兵对话宋炜李旦:SP经验无助移动互联网创业
第三期微论坛现场:嘉宾分组头脑风暴ing(腾讯科技摄)
腾讯科技讯(雷建平)7月1日消息,中日3G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颜兵、长城会联合创始人宋炜(微博)、上方网CEO王紫上、中日3G研究院秘书长李旦、北邮3G学院CEO范金鹏近日在腾讯科技主办的#微论坛#上讨论,李旦指出SP经验有助移动互联网创业,颜兵则当场予以反驳,称SP经验更多是束缚着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大时代创业。
李旦认为,尽管SP有不良的口碑,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但SP有非常强的商业嗅觉,使得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可以少走弯路。此外,SP给创业者警醒,即创业者不能像失败的SP那样只重视短期的收益,不注重长期发展。
颜兵则指出,SP现在只关注于怎么样赚钱,并且过分依赖运营商,这导致整个SP行业走下坡路,SP行业必须要把根本理念和根本的模式大方向要转过来,才能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创业。
颜兵指出,SP很精英,但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彻底打破,仪式上彻底打破,然后把SP时代积累的盈利能力、产品能力发挥出来,在移动互联网上才能够走出新的天空。
王紫上指出,SP就像一个封闭的湖泊,是中国运营商主导的。在这个湖泊里面有生存规则,SP不是错误,是环境造成了当时的收费模式化发展模式。相对于SP,移动互联网则像是河流,现在已经到了入海口,SP在在湖泊打鱼的经验在大海里面能够用得上,但是肯定不一样。
宋炜指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绝对不是辩论出来的,就是试错,要自己不断地试,大胆地试。所以移动互联网领域要比SP,要对团队对耐心对各个方面门槛要高很多。移动互联网绝对要有准备,要有资源,要有足够长的生命力。
宋炜称,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要讲团队,讲资源,讲经验,对方向的把握。现在从河里面到海里面,空间远远大于河里面,只要在某个领域做得更深了,绝对比当年的SP、腾讯、新浪更辉煌。“所以我们希望变成大鱼。”宋炜补充说。
#微论坛#是腾讯科技主办的业界高层对话沙龙,每期针对业界热点邀请业内嘉宾进行对话,进行深度解读。第三期#微论坛#主题为“传统互联网经验是有助还是有碍于移动互联网创业”。中日3G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颜兵为主讲嘉宾分享热点案例与数据,长城会联合创始人宋炜、上方网CEO王紫上、中日3G研究院秘书长李旦分任讨论组组长,组织到场嘉宾精彩讨论。
以下是李旦颜兵王紫上范金鹏宋炜对话实录:
中日3G研究院秘书长李旦(腾讯科技摄)
李旦:大家好!我们讨论的是SP经验有助于还是有碍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SP的经验包括我在内是六个人,是5:1,5个人是支持,觉得SP经验有助于移动互联网创业。有几点。
第一,SP是移动互联网的先行者,没有他们对运营商,包括手机终端厂商对手机的认识,特别是对使用手机进行数据业务用户的深刻的认识,就没有我们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环境。正是因为SP是在手机上做业务,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运营能力,而且他们有独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这种非常强的商业的嗅觉,使得我们现在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少走弯路。
第二,SP的业务有哪些?一个是短信、彩信、WAP、手机游戏,这些游戏都做得非常成功。SP有做得不好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做得好的。我们讨论互联网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拿着十年来创业失败的经验讨论有助于还是有碍于移动互联网创业。
我们觉得SP业绩业务都是成熟的,而且它吸引了大批的用户,有成熟的清晰的商业模式,运营能力是值得我们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借鉴的。
第三点,大家都知道SP有不良的口碑,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正因为SP行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有发展得特别好的时期,也有理性的回归期,也有转型期。欺诈问题,诱导消费者问题,手机内置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引起业界整顿。
更多的SP死去了,还有一部分SP活下来了,进行转型。这批转型的使P更加关注用户需求,回归了内容为王的理念,也算是给以后创业者一种警醒。创业者不能像失败的SP那样只重视短期的收益,不注重长期的发展。
第四点,也是谈到转型的SP。大家都知道腾讯最开始的时候连服务器也买不上,腾讯也有无线业务。为什么大家都关注移动互联网?都觉得移动互联网会超越互联网。正因为这些转型的SP公司,他们遇到问题可能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可能会遇到。
而且现在手机内容的健康性,资费的合理性,网络的通畅性,人才短缺,人们还是习惯SP的模式,习惯互联网的影响,大家对移动互联网新的时代和新的观念理解和接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觉得正是因为SP十年的经验,能够让我们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少走很多的弯路。
所以,我们觉得SP的经验会有助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
主持人:SP发展十年对整个移动互联网创业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也净化了环境,原来有吸费等手段,这对移动互联网发展,我认为肯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以前做这些产品,做这些模式的经验,对以后的创业是不是有帮助?
颜兵:今天抛出来SP经验是否有助于现在的创业,我觉得我们几个的定位,现在在做SP的这些人,他们将来的前途怎么办?我很关心他们,因为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
瑞斯是做得相当成规,2005年我就卖掉了,从2005年开始就做3G,看SP这个行业,一边看一边觉得心焦,因为他们现在不上不下不前不后。刚才我们这组讨论SP有很强的跟运营商的关系,有很强的盈利的意识,产品做出来马上要实现盈利的意识很强。但是这恰恰为他后面的前进埋下了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因为他现在只关注于我怎么样赚钱。这个赚钱又是过分地依赖于运营商,对于用户,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网或者叫互联网的基本精神,就是关注普通的大众,是相对的,基本理念我认为不一致。必须要转。
怎么转?一定要下决心才能转。因为SP企业绝大部分人现在每天还是关注我这个月收入多少。你收入多少,我可以告诉你,整个SP行业在走下坡路,这个意思是没有空间,这个空间越来越小。你怎么去创业呢?所以说,在SP行业必须要把它根本的理念和根本的模式大方向要转过来,才能够有利于移动互联网创业。
结论是SP经验更多是束缚着你在移动互联网大时代创业。一定重新打造自己的团队,有时候头脑指挥部了自己的身体。第一批做SP的一定是非常敏锐,而且对这个行业认识非常深,又经过那么多年跟运营商的对接。
所以他们很精英,但是因为他整个的团队意识,组织结构跟不了,你必须在组织结构上彻底打破,仪式上彻底打破。然后把SP时代积累的盈利能力、产品能力发挥出来,在移动互联网上才能够走出新的天空。
还有一点,我认为现在的VC,资本怎么流动,我们注意,他们的判断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现在投SP的基本没有,投移动互联网方向的,你们可以看看。
王紫上:我比较同意颜总的意见,我们从2002年开始做,2007年我们升级为上方网,虽然我们是SP,但是没有做SP业务,我们是移动互联网。我觉得我们开始看得很清楚,SP就像一个封闭的湖泊,是中国运营商主导的。
在这个湖泊里面有生存规则,SP不是错误,是环境造成了当时的收费模式化发展模式。2005年3G门户出来了,湖泊里面开始分流了,大家发现可以不依靠运营商,可以有生存空间了。2007年我们叫上方网了,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已经是河流。
但是今天还是刚刚开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时候?现在我们走到入海口了,未来我们都要走入大海。开心网原来就在海洋里面,就有他们生存的法则,生存的优势。但是我们还没有冲到大海边怎么办?不是他们的错,是时代早就英雄。2005年颜总就把公司卖掉了,他是非常有眼光的。在湖泊打鱼的经验,在大海里面是不是用上,但是肯定不一样。
颜兵:日本2001年做3G了,我想中国稍微落后一点,2005年、2006年应该起来了,所以从3G普及的角度我考虑的。
范金鹏:我颜总都是属于行业里面的老兵了。我们原来是特维五个创始人之一,刚开始是做电信解决方案的。2002年当时梦网创业计划出来之后,当时我到了深圳,看了一个做非常男女的网秦公司的业务做得非常不错,同样面临一个机会,李总的看法非常奇特,他认为1毛钱的业务根本做不了。我当时就自己做了这么一个团队,做了一个移动聊吧,后来成面特维最赚钱的业务。
但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后来就出来自己做SP了。特维做SP很晚,2003年我SP做到200万的时候,特维才出来做,但是他一做不可收。确实大家感觉政治的力量比商业的力量还要厉害。我跟老颜都是一样,属于看得比较早,我后来做教育也比较早,2006年我就在英泰移动学院当CEO了。
回到今天的话题里面,今天我们也探讨了,一个是SP的经验,一个是互联网的经验,我从科大出来之后,1993年就接触互联网,跟瀛海威合作。
我的感觉,抛开其他的东西,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免费,SP的本质就是收钱。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腾讯也好,阿里巴巴也好,还有百度,我们发现这些公司刚开始的业务都不要钱。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问题,上个礼拜我们也搞了一个沙龙,叫做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
我最后给大家讲了一个观点,就是收费是手段,免费也是手段,最后的目标都是收费。所以,我认为未来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就是移动互联网怎么样通过免费、开放的方式,现在大家都搞开放平台,目的就是怎么让大家知道你。因为消费者最大的特点是不要钱的东西都往上冲。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腾讯积累了这么多的用户。移动互联网基本业务应该是免费的,剩下的是增值业务。
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国外一个网站8000万的用户,没有钱赚。但是他有一个方法,用户收不到钱,就忽悠投资商的钱。但是邓总的观点我同意,融到钱可能只是一部分,也可能后来死得更惨。有了盈利模式了,才能是更成功。
长城会联合创始人宋炜(腾讯科技摄)
宋炜:我们公司的团队都是从SP时代过来的,我们先知先觉也好,或者内幕消息也好,2006年也非常非常清楚了,肯定做不下去了,当时的信息非常明显了,就跟股市崩盘一样,2006年证明了股市肯定要崩盘。
人家抢钱,我们不会抢,爱做细分领域吧。用户不是所有都是我用户,我们先从航班切入,能做得起飞机能刷得起卡的人这些人我们先把他们服务好。2006年是移动互联时代,他买得起iPhone,买得起各种各样的设备,愿意从通信卡里面扣点年费。我们从2006年开始,非常苦,2007年泡沫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及时融资。其实也很幸运,2007年融资之后基本上很惨。
我们正好利用2008年低谷的时候踏踏实实做产品,踏踏实实挖人,踏踏实实跟手机厂商做一些关系。我们利用这三年成本比较低的三年,2009年出来就刚好了,当时手机厂商很惨,苹果、摩托罗拉进来没有东西,我们已经在河里面拿着大鱼兜售了,苹果、摩托罗拉、联想这帮人有是我们的用户,对我们很认同,从而建立了先机。
然后我们建立了冒泡,我们今年年初,去年下半年时候发现的,根据我们的用户数据,就觉得肯定有问题,肯定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增长,我们的确错了,要及时改。
第一,你必须有管理团队,公司必须有改错文化。第二,你要有改错实力、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及时纠正。第三,要有一些资金,可能是其他业务补充的,当时推出其他的产品,一个冒泡拍拍,一个是酒店管家,这两个成为我们比较受欢迎的产品。这样不断地延伸过来。
我这几天在微博上跟人家辩论,商业模式绝对不是辩论出来的,就是试错,要自己不断地试,大胆地试。不是说你倾家荡产试,划好时间,划好队伍在一定时间里试。然后再放大。所以移动互联网领域要比SP,要对团队对耐心对各个方面门槛要高很多。
马化腾(微博)的成功当时有很大的偶然性,移动互联网不可能这样,移动互联网绝对要有准备,要有资源,要有足够长的生命力。在互联网里面,马化腾没有机会错,丁磊也没有机会错,他们是一百万里面生存下来的小鱼。
移动互联网不是,你讲团队,讲资源,讲经验,对方向的把握。现在从河里面到海里面,空间远远大于河里面,只要在某个领域做得更深了,绝对比当年的SP、腾讯、新浪更辉煌。所以我们希望变成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