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热潮中的冷思考 中国式Groupon狂潮
总有好消息,比如说,6月18日,刚刚上线的团购新贵阿丫团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营,获得了山西财团1.1亿元的高额投资,成为行业内赢得单笔投资最大的团购网站。也总有坏消息,比如说,7月10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的“1288团购网事件”,该网站涉嫌团购诈骗;此外还有一些团购网站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的报道。
看上去是好消息的可不一定就真的是好消息;而看上去是坏消息的,也不完全只有糟糕意义。毕竟团购这波浪潮,来得太快太繁荣,如果风投再推波助澜一把,说不定真会成为泡沫;也正为太快就免不了的问题会太多,如果能尽早地暴露出来一些,让置身其中的各个角色能清醒地思考一下然后再决定如何走下去,自然能算是好事一件。置身其中的,有干劲十足的团购网站运营方(包括一众巨头和更多小虾米),有期望能大捞一把的投资方,有渴望获得名气和新客户的供应商,有剑走偏锋的团购导航网站运营方,有大呼优惠暗自窃喜的消费者,还有蠢蠢欲动的观望者,等等。但众多角色中,关键还是团购网站运营方,它才是整盘棋中的“眼”。那么,作为棋眼,如何才能让整盘棋活起来?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分析师陈灿认为,“在电子商务最开始火起来的时候,我们说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大瓶颈,是信用、物流和支付。而在团购都已经发展到2.0的时候,我们仍需要从这三个点着手。”
首先是信用。还是拿1288做例子,为什么会这样?一个词,急功近利。因为行业本身进入门槛低,所以跟风就上,一个人,技术市场客服全包了,一个礼拜就能让网站上线,然后消费者的钱进来了,然后突然供货商出问题了,再然后呢,就上CCTV2了。并不是玩笑,也不是拿1288开涮。事实上,现在大多数的团购网站都非常的脆弱,哪怕投资和规模都远远大过一个人的1288,哪怕有实体集团或者知名品牌背书,但危险系数都不一定比1288低多少。
原因何在?在流程细节的不清晰,却需一下子面对大流量和大订单量。对供应商资质、商品质量、供应商接待能力、商品实际市场价格等都完全不做严格监管,虚报参与人数,虚标市场价格,没有交易后履行消费的追踪,等等环节都相当薄弱,没有出事只能说是幸运。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会连锁反应,整个团购网站就将面临着行业信用危机。到时候,400多家团购网站还能剩下多少?说到底,或许又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问题。
然后是物流。因为商品折扣较高,且一般一天只推出一件,因此很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现在团购网站推出一个团购商品,参与人数过千过万都是很正常的。如果是实物商品,这对于订单的配送将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事实上也出过不少的问题,但暂时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灾难,顶多是一些客户投诉而已。可能也就因为没有出大问题,所以大家都还未足够重视。
那就另说一个比较远的话题吧。因为竞争激烈,针对小团购网站如何立足如何发展的问题,专家们给出了一些很有用的建议,比如说细分行业,不要在扎堆的电影、餐饮、健身美体等行业中寻找商家,而可以考虑更有团购需求、单价更高、利润更为丰厚的婚嫁、家装、汽车等行业中;又比如说,可以往二三级市场进军,避开竞争白热化的大城市。而无论是细分行业还是进军二三级市场,都必须最直接地面对,物流的问题。
而这就形成了一个博弈,要市场空间,要利润,要避开强劲的竞争就必须面对不太成熟环境的艰难问题。而物流,首当其冲。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或者最佳解决方案?
再说支付。就支付本身而言,支付的便利性和顺畅度的问题相对而言已经小了很多,主要的问题在于:支付的安全性。这和信用问题是相关的。如果支持货到付款,如果支持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如果支持消费后收费,是否就能解决支付的安全问题?
就算完全可以解决,那么,运营商的资金周转呢?对商家的筛选与监管成本呢?交易过程被拉长的风险与成本呢?等等新问题,会再次让运营方头疼。而这,不是研究一下团购1.0的篱笆网,研究一下非即时交易的支付宝,研究一下货到POS刷卡支付可能性就能解决的。支付,毕竟还和商品特性、行业特征、客户特征、运营流程细节等等密切相关。此外呢,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陈灿认为,客户忠诚度问题、盈利水平问题,等等,无一不考核着所有的团购平台。
1、客户忠诚度不高。无论是对于团购网站的忠诚度还是对于活动商家的忠诚度,目前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谁家更便宜就去谁家,甚至下了单之后还记不住团购网站的名称也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忠诚度的客户就不是高价值的客户,对于挟客户以令商家的团购网站而言,实在是隐患不小。
2、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对商家资源的争夺、对终端用户的争夺,使得现在的网购市场竞争激烈、一片混乱。为了吸引客户,价格再次成为百试不爽的利器;而这,也使团购的利润一再被压缩,甚至出现赔本赚吆喝的情况。而没有利润,各团购网站尤其是哪些没有门户背景没有风投的小网站,能撑多久?
上一篇: 电子商务中什么网络营销方式才是最可靠的 返 回 下一篇:中国邮政涉足电子商务的三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