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宁:淘宝商城“双十一”享用末日盛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今年的双11特别热闹,这个被称为光棍节的日子,因为2011年的尾数,更被称之为神棍节。在这个神棍节里,各大电商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促销,这种盛况,历史并不久远,但形成如此共鸣,不得不说是电商的一个强烈需求,淘宝商城成交量在几分钟内破亿,几小时破十亿,不得不说是一个电商的奇迹盛宴,但繁华背后,却让更让人感到是一场末日盛宴。
今年围绕淘宝商城的事情特别多吗,反淘成员现在依旧活跃在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这次淘宝大促,也时而闪现着他们的身影,只不过,无法判断最终的后果和影响。不过,目前大促的力度和销量看来,这颇像当年A股的六千点冲高,盛宴背后,忧患已经若隐若现。
当前电商,目前还都再靠活动促销支撑,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成熟市场的表现。而消费者也陷入了这种消费习惯之中,集中在大促的时候消费,让电商的发展趋向团购化。尽管在宣传上和流水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促进,但是在长期的增益上,效果颇为堪忧,说白了,这样培养出来的消费者都精于比价,一淘实际上都是多余的产品,而这又直接的制约了电商产品的毛利增长,既然赚不到钱只有流水,那也就使电商逐步沦为品牌商清库存的渠道。
电商的发展从目前看来,必然是要去平台化的,因为核心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已经从相对安全购买和价格标准唯一,上升到了同时要求服务而淡化价格敏感。这也是商业发展的趋势,若干年前,大家买菜最常去的地方是市场,若干年后,就已经变成了超市。之前一直红火的IT集散地中关村,实际上也是一个平台,现在也逐步开始去平台化,开始品牌化。这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平台虽然聚集了最大量的商户,但也带来的最大的不可控性。在利益的驱动下,商户不诚信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然后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诚信商家盈利困难,恶性竞争加剧,最终搞坏了整个市场氛围。目前的中关村遍布的欺诈行为,就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
淘宝转型主推商城,正是看到了淘宝集市购物环境的恶化,但商城如果要高端化,品牌化,就必须集中大品牌厂家同时高额收费,方能实现盈利,因为商城不存在一个淘宝集市那种长尾的中小卖家,在这里,长尾理论依旧生效。但因为之前为了做起淘宝商城,还是吸纳了不少中小卖家作为长尾,现在大局形成后,淘宝又下杀手割掉长尾,保留大商家,这就成了卸磨杀驴,最后引起中小卖家强烈的反噬。简单的看,是一个偶发事件,宏观的看,几乎是一个必然。中关村的卖场同样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京东图书促销的时候,已经测试过了自己的服务器,结局让刘强东很不满意,实际上京东目前的单量已经在每日三十万以上,而三小时的200返100大促,每小时近三十万的单量让京东服务器几乎崩溃。尽管从名义上看,这是一次促销,从实际上看,只是用图书这种最容易上量的东西,做一次测试罢了。从这个单量来看,光卖书京东商城每小时的销售流水就可以达到五千万以上。
说淘宝,就要提到京东,就好像说ebuy就要提到亚马逊一样。这实际代表的是一种趋势,繁华背后,不过是平台的一个挣扎。淘宝商城是平台电商最接近b2c的一种形式,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组成这个平台的企业门,是否会坚持在淘宝商城这里赔本赚吆喝,贴自己的钱烘托淘宝的名声。或者最终他们的选择是,直接把产品扔给京东,什么都不管。显然,后一种的效率的和成本更低,最起码,不用自己去负责物流。而这可能很快会成为许多品牌商的选择。而留下的的品牌商,最终很可能会采用单独的网销产品体系加清库存,自己的新产品,永远不会放在这上面影响自己的利润之源,实体渠道。
促销促的越狠,商家的内伤越重,商家的内伤越重,对电商的认识就越深,对电商的认识越深,品牌做电商的决心就越差,这恐怕会成为一个最终的发展路线。京东很可能会成为现在的超市,而淘宝乃至商城,在未来三五年内,恐怕会逐步走向下坡路。希望今年不是最后的辉煌。(来源:亿邦动力网)
上一篇: 李炎:依靠信息化带动服装零售业创新 返 回 下一篇:消息称拉手网遭举报延误上市 竞争同行倍感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