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网络水军”的发展历程
插图 张莉萍
核心提示
到目前为止,“网络水军”已经在“蒙牛陷害门丑闻”、“3Q大战”等多起互联网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造出了一系列轰动效应,给网络民主、信息管理等带来挑战。本文旨在探究“网络水军”的发展过程,以求对“网络水军”的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水军”从萌芽到如今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03~2005年)。“网络水军”的萌芽发展与“网络推手”不可分割。“网络推手”指的是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其对象包括企业、品牌、事件以及个人。2005年10月,上海《解放日报》首用“网络推手”一词。“网络推手”的诞生源于“网络红人”。
发展、成熟阶段(2005~2008年)。在2005年左右,随着互联网普及速度的加快,网络公关公司应运而生,并雇用“网络水军”对某一事件进行宣传、批评、揭露,以制造轰动效应,混淆民众视听。国内最早的“水军”源于影视行业,新片上映时,网络公关公司往往在网络上招募网民造势,发帖攻击或者赞美,以提升人气。早期的网络公关公司招募“水军”时一般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应聘者都是通过QQ与招聘者联系,并称其为“公关”、“策划”。但随着网络“民意”愈来愈深地影响现实舆论,传统的“水军”招募模式渐渐地不能满足需求,于是网络公关公司对“网络水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分工体系。
演变阶段(2008年至今)。网络的发展使企业日益重视网络营销的价值,在网络上发帖、顶帖,宣传某人、产品或者公司,与传统的广告并无二致,但是部分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开始不惜重金抹黑雇主的主要竞争对手,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商业信誉,“蒙牛陷害门”事件便是典型。
“网络水军”的先锋“网络打手”登场之后,不少网络公关公司就专门针对负面报道推出删帖业务,根据删帖的难易程度,每条2000元至5000元不等。由于删帖需要媒介的配合,因此有权限删帖的网站论坛的编辑和管理员也成为了灰色产业链中的一环,而“网络水军”则逐步从单一的“发帖者”演化为集“灌水”、“打手”和“删帖”于一身的“新水军”。 (来源:《滕州日报》 文:汪洋海 )
上一篇: 微博回归理性原点 营销以内容为王 返 回 下一篇:找准需求点 “微博卖瓜”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