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筑起了网购车票的柏林墙?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重庆籍民工黄庆红致信铁道部,称其4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未果,工作人员称使用网络或电话购票比排队快,但对民工而言,网络购票比通宵排队购票更不现实。黄庆红称,民工是春运潮主力,他希望多留一部分火车票到售票窗口。(重庆晨报)
自媒体时代,不会上网基本等同于文盲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会对互联网略知一二,然而我们的农民工朋友却自我排挤在网购购票的门外,着实令人汗颜,难道文化水平低就等同于不会上网?
或许,很多人的感觉和我一样。“农民工”这个代名词一出,意味着一切都难,找对象难、结婚难、工作难、甚至是买票难,集各种“老大难”于一身,总之是徘徊于主流之外,文化水平低不是我的错,社会要为我等负责任。然而,这都是社会对农民工的老派看法。对于现在的农民工而言,原来的印象显然已经过时。他们现在大多是“新生代”,很多都是“80后”,早已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闲时进城务工、忙时回家务农”。他们有自己的城市新生活,对未来也有很多憧憬,甚至,大都已经不再想回到农村的家了。
除了春运之外,几乎任何时候没有一个群体能够像农民工这样,享受到媒体和社会如此多的关注。欠薪、欺压工人、留守儿童、就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始终围着农民工转。然而现在面临农民工群体的最大挑战,就是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的关注,已经由开始的“生存型”的问题,逐渐过渡到现在的“发展型”的问题。
从一份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之迅速是超乎我们想象力之外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的受访农民工“每天”或者“每周两三次”上网;40%的农民工使用手机上网;拥有个人博客的受访农民工占到了64%……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调查对于我们或许是个很好的提示:农民工经常上网、了解网络、甚至是熟知网络。推而广之,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速度并不比城市人的脚步慢。对于那些年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如何看待他们又是他们需要的另一种需求。
网络售票推出伊始,就有人反映网络这种新兴方式不适合务工人员使用,也就潜意识的默认农民工群体是游离于城市化之外的边缘产物,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并非处于主体地位。网购是适应城市人的,而这些外来的务工人员就只能去窗口排队。如此一来,偏见在何?又是谁筑起了这道冷眼旁观的柏林墙?
我们经常说融入农民工的生活,知道他们的温饱需求,要像对待城市中任何一名成员一样对待他,然而这种巧言的背后,又有几个人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境遇,真正了解他们是否适应了城市化生活,又有谁还停留在固有的封建思想,仍旧持农民工等同于文盲的观点?
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也懒得理会,在他们心目中,农民工就是低人一等,需要他们以强大的慰藉情怀去舒展他们所谓的“爱心”,以期证明自己城市人所谓的高人一等。然而农民工这个称谓等同于他们这些所谓的都市人发泄对社会及体制不满的一种介质,甚至是工具,动辄就拿农民工说事,进而讨伐相关方,就像农民工不会网购进而责难铁道部一样,是这些人本身抱着关注农民工的思想,还是他们根本就是希望借由农民工之事再次恶心一把春运。
我相信,现在很多农民工已经逐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跟上社会发展速度,有能力也有意愿接受更为便捷的网络售票新方式,然而是谁在作祟搬弄是非在嘲弄了农民工一番后顺便埋汰了一把铁道部,那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仍存在一部分农民工不会网络购票的现象,我相信我们的地方组织甚至是施工方有能力也有这个责任心去帮助他们购买一张过年回家的车票,无论网购也好、团购也好,在我认为,铁路部门的政策倾斜是对农民工建设社会城市最好的肯定和褒奖,如果城市少了你们的付出,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模样,希望社会各界多关注农民工的阴晴冷暖,在想着自己的同时,也需要一肩挑两担,顾着点我们的城市建设者。(来源:荆楚网)
上一篇: 网购诈骗又出新花样 被卡单千万别信 返 回 下一篇:京东退换货问题未能很好解决 网友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