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问题不大 “神马”就“杯具”了
上海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高考作文出现网络语言将以错别字处理”、“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热词‘格杀勿论’”,一时间“禁用网语”的说法在网上网下引起热议。
经记者调查,新闻中提及的当事人、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正式答复:“禁用网语”的新闻报道存在媒体误解的成分。
网友:
五成人赞成作文用网语
在一项主题为“网络语言能不能出现在高考作文里”的网友投票中,24小时内已有3300多人参加投票,网上留言有近10万条。
在这项网上投票中,约50%的网友认为“可以,网络语言是汉语言生机勃勃的表现”;34%的网友认为“不可以,网络语言对母语是一种恶搞和污染”;还有16%网友表示“无所谓”。
一些网友分析,使用“伤不起”、“神马”等,将给高考阅卷造成一定麻烦。网友“maomao”说:随意使用网络语言,不常上网的老师可能看不懂。网友“方与圆life”说:网络语言进入作文,也许对评卷老师是个挑战,不同老师不同标准,最终伤害的或许是部分同学。
来自武汉的网友“政委”支持“从严查办”高考作文滥用网语。他留言道:出现各种“火星文”的应该一词一分都扣了,零分为止,这种恶俗的风气不能长。
当事人:
“格杀勿论说”不准确
记者与媒体报道网语“禁用说”、“格杀勿论说”中被提及的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取得联系。周宏教授的正式答复是:无论是从语言发展规律,还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谈,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词语都不应该“格杀勿论”。周宏认为,作为考生,谨慎使用网络用语,较为稳妥;而语文老师一定会尊重语言发展规律,区别对待网络用语。
周宏还进一步解释说,关于上海高考评价的相关标准,决策部门是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阅卷老师只是考试院标准的执行者。而且,按照规定,高考阅卷教师无论在考前还是考后,都不能以阅卷者的身份接受采访。此前,有媒体报道的说法,仅是他个人以语文教师的身份谈的一些个人看法。
记者4日登录上海教育考试院主办的“招考热线”,在6月3日公布的《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问答》及关于今年高考的提示信息中,尚未见到“语文考试禁用网语”的通知。上海市语委有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目前尚未接到下达的“高考禁用网语”的通知。
专家:
用网语“当有所选择”
作为中国文坛“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曾连续多年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等就曾出现在“十大”排行榜上。该杂志主编、语言文字专家郝铭鉴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用语蓬勃发展,若要在高考作文中使用,应当视词汇和语境不同,有所选择,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事实上,网络用语的‘家’还是在网上。”郝铭鉴认为,网络用语不仅包括使用谐音字、改变词性,还有标点符号和外文字母的“游戏式”用法等。在网上的私人交谈讨论中,这些词汇具有及时传播、增加娱乐气氛的正面效果。但这些词汇要“集体”进入全民的、全社会的话语系统,还需经历一个规范的过程,要经得起语言发展规律的考验。
郝铭鉴同时指出,有些谐音词,如“杯具”、“神马”等词汇离开网络语境后,在严肃的语言环境下,会造成混乱,今后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淘汰。他建议,高考考生慎重对待作文词汇,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用语。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陕西省招办:
尽量别用网语
据新华社电 陕西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郝春怀3日提醒广大考生:高考作文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考生在语文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对此,郝春怀说:“请考生尽量不要用网络语言作答,因为评卷老师很有可能会将其判断为错别字,而错别字在作文中是要扣分的,而每一分对考生来说都很重要。”
郝春怀表示,如果出现了考生语文作文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陕西省招办会请示教育部,再会同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给考生一个公正的评判。“但是,考生最好在语文作文中使用语文教学规范文字和语言,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丢分。”
上一篇: 深圳福田消委会警示:网购机票小心乱加价 返 回 下一篇:搜狐视频打造大学生院线